鑒別書畫作品需要一定的專業(yè)知識和經(jīng)驗。雖然有一些小技巧可以幫助我們初步區(qū)分普通印刷品,但面對高科技手段仿制的高級印刷品,仍需專業(yè)的鑒定師進行細致的甄別。因此,這些技巧并不能作為通用的鑒別方法進行普及。
【作品鑒別技巧】
紙張?zhí)匦?/p>
手繪作品注重的是紙張的洇水特性,追求的是意在形之上、不似勝相似的藝術(shù)效果。因此,手繪作品通常選用生宣紙作為作畫紙張。相對而言,印刷品則多采用半熟宣或熟宣紙,這些紙張的洇水性較差或相對較慢。
畫面表現(xiàn)
手繪作品呈現(xiàn)出自然的墨跡立體感,而印刷品則表面光滑,缺乏這種立體感。手繪的線條粗細不一,濃淡相宜,色彩豐富多變,水墨效果濃郁,墨跡暈染自然,不顯呆板。相較之下,印刷品的墨跡則顯得僵硬,線條粗細、濃淡均無變化,色彩平涂,缺乏層次感。此外,觀察畫面色塊邊緣的處理,若多見隔色與疊加的細微圓潤鋸齒,則多為手繪作品;而若缺乏這種變化,則可能是印刷制品。
筆觸與筆韻
中國畫以毛筆為主要工具,其落筆之處便形成了獨特的筆觸,而整幅畫作則流淌著筆韻。書寫過程中,毛筆的運動軌跡有先后之分,因此,在放大字跡后,不僅可以清晰地看到書寫的筆畫順序,還能觀察到斷續(xù)之間隱隱相連的筆跡。此外,由于毛筆的落筆輕重不一,墨水也隨之呈現(xiàn)出濃淡相宜的效果。相較之下,印刷制品則無法展現(xiàn)出這種揮灑自如的筆韻與生動的墨色變化。
輕擦以辨真?zhèn)?/p>
中國畫在制作過程中,為了避免畫心受損,通常會被進行簡單的托裱處理,以便于長期保存或進一步的藝術(shù)加工。在托裱后的狀態(tài)下,我們可以通過嘗試用紙巾蘸水輕擦畫面的方式來鑒別作品的真?zhèn)?。手繪的中國畫,其畫面顏色在擦拭后,紙巾上的著色會顯得較為粗糙,而畫面本身的顏色則保持原樣。然而,印刷品則不同,其顏色往往是成塊狀的,且在擦拭時,畫面上的顏色容易脫落,從而影響整體的觀感。
【印刷技術(shù)解析】
木版水印技術(shù)
市場上的木版水印技術(shù)有其獨特的制作流程,包括畫稿、刻版和分層印三個關(guān)鍵步驟。這項技術(shù)的精湛程度取決于畫稿師傅和刻板師傅的匠心獨運。然而,即便是技藝高超的仿制品,也難免露出破綻,例如線條的不自然或細節(jié)的失真,這些都可能成為辨識真?zhèn)蔚木€索。值得一提的是,榮寶齋在木版水印領(lǐng)域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,其作品甚至能以假亂真,令人嘆為觀止。
木版水印的魅力在于其復(fù)雜的制作過程和二次加工做舊環(huán)節(jié)的巧妙運用,這使得每一幅作品都仿佛擁有了自己的生命。雖然真假難辨,但它卻為名畫的保護和傳承做出了重要貢獻,常作為原作的替代品進行展出,為觀眾帶來了一場視覺盛宴。同時,博物館展覽中的木版水印作品與噴繪作品相映成趣,不僅還原了原作的神韻,更在保護文物方面發(fā)揮了積極作用,真可謂一舉兩得。
噴繪技術(shù)
談及噴繪技術(shù),日本的二玄印社堪稱佼佼者。其制作流程通常包括對畫作進行高清拍攝,利用電腦進行分色與制版,最后進行分層噴繪。然而,通過某些簡單技巧,我們?nèi)钥杀孀R出此類作品。
嗅覺辨別:通過嗅覺,我們可以嘗試分辨印刷品的氣味。通常,印刷品并不會散發(fā)出墨汁的香氣,而是帶有油墨和油彩的化學(xué)氣息,或是無任何氣味。
觀察墨色:由于印刷品的顏料是通過噴涂方式上色,與手工繪畫時筆觸的力度差異顯著,因此,仿冒印刷品的墨色往往顯得不夠飽滿,缺乏立體感。
審視層次感:接下來,我們進一步觀察墨的疊加效果。在繪畫過程中,水和墨的交融會產(chǎn)生豐富的層次感。通常,線條周圍的細節(jié)部分會展現(xiàn)出墨水滲透紙張的效果。繪畫的基本技巧包括皴、擦、點、染,這些技法在毛筆與紙張的摩擦中,會帶起紙張纖維,形成獨特的筆觸和紋理。這種自然形成的層次感,在裝裱時并不會被刻意改變,因此成為了鑒定繪畫真?zhèn)蔚闹匾罁?jù)。
觀察背面:在鑒定繪畫作品時,觀察背面是一個重要的環(huán)節(jié)。通常,手繪作品的紙背會透色,這是其獨特的特點之一。相比之下,某些噴繪作品可能只噴繪了正面而未噴背面,這樣的作品在裝裱后,其背后的真相被掩蓋。然而,有些噴繪作品的反面也進行了噴繪,但其顏色均勻且艷麗,與手繪的筆觸效果存在顯著差異。通過透光觀察正反兩面的畫面,我們可以發(fā)現(xiàn)它們并不完全契合,從而揭示出作品的真實面貌。
此外,市面上存在一些不正規(guī)的街頭拍賣,這些拍賣往往只售賣價位低廉的作品,并以此賺取裝裱費用和少量利潤。對于這些作品,只需拆開裝裱,從托背紙上取下作品查看背面,便能揭穿其真面目。
轉(zhuǎn)載:互聯(lián)網(wǎng)
